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biqu56.com

第179节(2 / 3)

陆久安难受地按揉太阳穴,没有回答他。

这时候,有个蓬头垢面的小乞丐走了过来,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子酸臭的气味,端着个破破烂烂的陶碗,怯生生请他们施舍点吃食。

严卢被熏得掩住鼻子后退几步:“最近晋南城内怎么多了这么多无家可归的乞儿。”

“是吗?”陆久安若有所思。

苏铭从腰间摸出一块碎银子,信手一丢,银子在陶碗里滴溜溜滚了一圈,最后落在碗底:“拿去吧,爷赏你了。”

小乞丐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,弓着身子不停地说着感恩戴德的话。

“等一下。”陆久安叫住转身欲走的小乞丐。

众人不明所以地看向他。

陆久安返回酒楼,问店小二买了两个馒头和一碗热粥,端到小乞丐面前:“吃。”

小乞丐不知所措,右手在身上擦了擦,慢吞吞接过馒头。

陆久安又叫住他:“回来,就在这儿吃,吃完再走。”

小乞丐在陆久安面前狼吞虎咽的吃起来,眼泪簌簌往下掉。陆久安耐心等他吃完,从他陶碗里把银子拾起来,放进他贴身的兜里:“机灵点,别被抢了。”

回去的路上,陆久安一直挑着车帘看外面,街边灰扑扑的角落里,果然挤满了衣衫褴褛的人,其中又以孩子居多。

黑暗中,一声叹息被掩盖在车水马龙下,转瞬即逝。

十一月,晋南城下起了鹅毛大雪,天地间银装素裹,一眼望去,只剩白茫茫的一片。

陆久安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雪,可惜他冻得瑟瑟发抖,无心欣赏:“这鬼天气,怎么会这么冷。”

韩致给他拿了一双羊毛手套,伺候着给他戴上:“别长冻疮了。”

屋顶的雪铺了厚厚一层,马车已经没办法在大街上正常行驶,陆久安要去国子监,也只能骑马前行。

陆久安现在无论去到哪里,手里都会捧着一个汤婆子,他到了国子监,脱下身上的大氅,把冷冰冰的雪抖落。

屋内燃烧着炭火,与外面恍如两个世界,几个助教和学正正在窃窃私语,陆久安整理桌上的文书,听了一耳朵。

“我刚才路过督察院,看到里面的人行色匆匆的,好像是哪里出了事。”

“可不是,我有一个叔父在大理寺当职,最近很晚才着家。我昨天看到他,见他脸上疲惫得很,估计和你说的事脱不了关系。”

在大周,若有案件,会按照由下至上的诉讼制度进行受理。而大理寺专断冤假错案,是审理的最后一道门槛。若是地方上的事传到晋南,甚至惊动了大理寺,那一定非常严重了。

学正抬头看到陆久安,给他行了声礼,又埋头继续嘀咕。

“好像是东南那一带,因为一个地方官,出了动乱,死了好些人。”

“漳州吧,有个权贵在那场动乱中身死,把事情给闹大了,这才捅到都城。”

学正唏嘘不已,瞧见祭酒走进来,立刻止住了话头。

当天晚上,陆久安回到府上,在吃晚饭的时候,把白天听来的消息跟韩致随口一提,没想到韩致点点头:“确实是有这回事,皇兄很是震怒,当天就点了一名御史为巡按,和大理寺一同前去查办。”

陆起遗憾道:“漳州,有些远了,要不然我就带记者去现场收集素材了。”

因为不属自己司职, 陆久安便没放在心上。没想到只过了短短几天,这件事就传到了晋南,闹得沸沸扬扬, 连普通百姓也有所耳闻, 闲暇之余议论纷纷。

事情起因是漳州当地学子不知什么缘故,大约十来个人, 把知府县衙给堵了, 后来队伍越发壮大, 不知不觉发展到几百来号人, 成天什么都不做,坐在门口对着官府口诛笔伐。

那知府也是荒唐,竟派兵对这么多书生学子进行暴力驱赶,谁曾想那些读书人铁了心不走,双方竟起了冲突。结果不知怎么的, 中途竟误害了一个皇亲国戚, 这才闹到一发不可收拾。

众说纷纭, 什么内容都有, 也不知哪一个真哪一个假。

……

天寒地冻,陆久安终日神情恹恹的,吃什么都没胃口,索性吩咐灶夫将晚餐改做火锅。

陆久安又叫上苏铭等人, 由于沐挽弓一直挂念着这事, 陆久安便一同将这位女将军请了来,大家围坐成一圈。

韩致沐挽弓倒是神色正常,大声聊起了军中的事务。反观苏铭那边, 几人寡言少语,正襟危坐, 多少显得有些拘谨无措。

好在这个时候,小厮们把柴炉抬至堂屋,一口热腾腾的大锅很快被架了起来,这才化解了苏铭等人的尴尬。

接着,婢女端着切片装盘的菜点鱼贯而出,一排排摆在旁边的置物架上,荤素皆有,种类繁多。

在坐的除了吃过的,其他人均是看得应接不暇。

“好香!”苏铭情不自禁吸了吸鼻子。

沐挽弓看着沸腾的大锅一脸懵,问韩致:“这个如何吃?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